這團烏黑的東西,不是芝麻蛋糕,而是採用了食用竹炭粉製作的蛋糕,由日本人想出的點子,傳到台灣被廣泛採用,最後香港當然不甘落後。圖中的製品出自伊藤家,Circle-K現以$8.5試食價(原價$12)發售中。要是真的賣原價,我未必會破慳囊,始終一個4.5吋的雪芳蛋糕,不值這個價錢。
說回蛋糕本身,其實沒啥特別,因為竹炭粉是沒有香味,效果只有顏色。蛋糕的食味跟普通的清蛋糕沒有分別,口感則帶有一絲絲纖維的嚼感,但我不知道這種感覺跟竹炭粉有沒有關係,還是伊藤家蛋糕的特色,下次會試一試無印良品的出品作比較。簡單來說,就是一件清淡的黑色蛋糕。
竹炭具有吸濕、防霉的功效,日本人的備長炭產品更將竹炭的功效發揮至極,但今次要將它吃下肚,聲稱能排毒吸收有毒物質,則令人疑惑......始終炭是燒焦了的東西嘛,囧。上網翻查,發現有一篇文章被廣傳播,就是呼籲大家別再吃竹炭食品,因為會得上「肺塵」,詳情不贅了,只要去google打「竹炭、食物」就會出現一大堆相關資料。雖然我認為肺塵之說有點誇大(肺部積塵不是通過呼吸道感染嗎?),但絕對認同所謂的食用療效不過是商人的宣傳技倆,如果竹炭能吸收體內的有害物質,會不會連好的物質也被它一併吸走呢?最後會否令人營養不良呢?一切都值得商榷。
可能,不過是用黑色來買大家的好奇心吧。
Blog是「Web log」的簡稱,內地普遍譯為「博客」,台灣則譯為「部落格」,我認為兩者的音譯及意譯俱傳神,個人偏好「博客」的意簡意賅。
為什麼無端談起這個詞彙?
自從聽過一位朋友的轉述後,心裡經常浮起這個疑問︰「Blog的存在意義是甚麼?」哇,存在意義.......好深奧的名詞喎......放心,我無心亦無力從心理、社會甚至哲學層面去解構這傢伙,而我的朋友所轉述亦不過是︰「我個ex話唔鐘意人寫blog,話唔明D人咩心態,博同情。」聽完,我「哦」了一聲。
除非閣下將blog設為不公開狀態,否則打從開blog的第一天起,你就已經決定這地方不是私家重地。別跟我說甚麼清高不隨波逐流,即使只留下片言隻字的感歎,你心底裡的蟲還是渴望被注意,哪怕是一名小白的胡言亂言。起碼,你知道有人在看著你。情況就如facebook,你不會只開account而不add friend,這樣的孤芳自賞,是酸的。
根據維基中文版定義,「博客」一詞中的「博」,帶有廣博的意思,而「客」,就是指每位瀏覽的讀者,凡座上者皆是客,中門大開,何須博取人家的同情?就算是明刀明槍的引人注目,總比偷窺者一邊說討厭一邊看得緊湊來得真實。我是博,不過是博人家目光數十秒,網絡身份變幻莫測,大家都可以是君子之交,反之亦然。
「哦」完之後有沒有下文?幾分鐘後,我回朋友一條link,唔係喎,佢咪又去yahoo開左個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