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不是回顧也不是展望

前度午夜傳來一句「Happy New Year」,有驚沒有喜,反而湧上一股莫名的躁焦,想罵卻又覺得多餘(對上的「Happy Birthday」已覺可笑),閣下是生是死是順是逆皆於我無尤,可能純粹一時手誤發錯對象也說不定。人就是犯賤的。

明天,2011,將繼續我的生活(與生存)方式。
‥碰上好機遇自然不能錯過,老梗,嘗試過後的後悔比甚麼也沒做就後悔來得好。
‥但永遠要有最差打算的心理預備。
‥保持坦誠,即使有時明知會吃虧。
‥如果吃虧可以知道事實的真相,也值得。
‥然後自己會明白多一點。
‥學習let it go。對,我就是太固執。
‥不要讓自己麻木。
‥學習哭。
‥也學習笑。

人生,再簡單一點也不為過。
願各位把握幸福時光。

不要回頭,珍惜眼前。
這是我給前度的回覆,也對自己再說一遍。

Welcome to 2011.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黑天鵝在哪裡?


由於Natalie Portman與芭蕾這兩項因素,我等不及二月上畫的檔期了。
事前稍稍做過功課,見宇幕版的評語差到極點,索性把心一橫看無字幕版,幸好也聽懂八成。
或許因老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又或許電影真的是過譽了,對於坊間一直捧它為奧斯卡年度大熱最佳影片云云,甚至視Natalie為影后大熱,我倒認為尚有一段距離(反之滲出一股電影公司盲目催谷的氣味)。單是跟《Inception》對比,後者已經可以贏九條街(但《Inception》絕不是The Best Picture喎)。

[盡可能不作劇透]



有人稱它為芭蕾版《Fight Club》,我真心覺得......《Fight Club》高章很多!不能比。

打從電影開始宣傳起,已對外公佈此乃一齣心理驚慄片,既然畫公仔畫出腸,即使情節有多怪誕詭異也不足為奇吧。故事一句以蔽之,就是一名長期受母親過份保護的弱小心靈女生的自我掙扎奮鬥錄(誤)。坦白言,故事的致命點在於劇本,每個角色的定位都很模糊,似乎要襯托主角的純真與脆弱,結果卻弄巧成拙,女主角的軟弱變得愚昧無力,浪費了一眾演員的苦心。



女主角Natalie Portman一直是我的菜,她的氣質也帶有芭蕾舞者的影子(或許跟她13歲前一直有習芭蕾舞有關)。可惜,今次的表現似乎有點用力過度。神經質的感覺是演對了,卻欠缺一點蘊釀的空間,情感的轉折位只有「放」與「收」,當中的「過渡」彷彿被整個抽空(是剪接的錯?)演員也該有責任。



反之女配角Mila Kunis很搶戲,令我眼前一亮。Mila讓我想起Angelina Jolie,天生一副性感尤物的胚子,那種一個眼神也可把男生弄得神魂癲倒的能耐(剛從IMDB得知,她的瞳孔是鴛鴦色呢),不是隨便偽裝可成事。導演相中她飾演戲中的Lily,大概亦由於這個原因。性感歸性感,演技還是不可忽視,Lily的對白不多,所以表情跟眼神很重要,如何讓觀眾感受Lily的自信、熱情與不拘小節, 另一面就是說服他們體會主角Nina為何視Lily為假想敵。


個人愚見,其實Nina心底渴望成為另一位Lily,所謂的黑天鵝效應,就是在不可能的認知中產生出可能,Lily的出現正好為Nina一直被拘束的生活帶來衝擊,也就是黑天鵝的化身。我說劇本爛,就是故事竟然以如此「老梗」的手法完場,如果導演想交代當中的虛實已不再重要,我寧願Lily只是Nina的假象......實在有草草了事的感覺。


另一位曇花一現的角色是由Winona Ryder飾演的前首席芭蕾舞員Beth。每位舞蹈員都須面對從高峰下坡的階段,Beth的生涯是被動的退下來,所以她不忿,更不甘首席芭蕾舞員由Nina頂上(小妮子還沒到家)。一直都覺得Winona很美,當年(廿年前!)她與Johnny Depp合演的《Edward Scissorhands》絕對是經典(他們還曾經訂婚,多可惜)!Beth的對白比Lily少得多,但Winona仍可令我對這位落泊的芭蕾名伶心生一份同情。


有說Nina母親一角原意歸Meryl Steep,最後由Barbara Hershey演出。Barbara演活了母親對女兒的期望,在父母心中孩子再長大仍是孩子,但過份的期望種出過份的保護及枷鎖,形成了Nina無法承受批評的人格,再從脆弱的人格中分裂出一個矛盾的自己,最後母親只能眼睜睜看着心中的sweetie heart蛻變成黑羽的天鵝。

(上圖︰我很在意Natalie的turn out在一眾專業芭蕾舞者中「相形見絀」......)

配角再努力還是挽救不了劇本的先天不足,以心理驚慄片而言,就是沒有徹底的瘋狂,大多地方都是蜻蜓點水著墨不夠,要留白讓我們咀嚼嗎?似乎又沒有深思的必要,因為脈絡一目了然,連事後討論的動力也提不起勁。唯一可取是美指化妝補救了角色的「弱氣」,特別是Nina的黑天鵝妝,提升了Natalie本身欠缺的邪氣,稍為加強說服力。另外Nina卧室的粉紅公主風設計,正好解釋為何她無法駕馭也無法理解黑天鵝的存在性。


Last but not least,如果純為芭蕾而進場,本片也可能令你失望,皆因舞蹈場口大多零碎,且只注重演員上半身的動作(將就替身吧),始終演員不是專業舞者出身,芭蕾在片中只是一個幌子,也別要求過高罷。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吞下去再吐出來

原來8月前你過得很糟糕
多謝你搵我攝時間喎

多謝哂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n/a

告訴你,麻木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第一件事,毀滅自己。

靈魂在獨個兒悲慟,肉體本能地生存。

各不相干。

2010年12月20日星期一

關於粗話

只要不是問候人家娘親或祖宗十八代就可以了。
一人做事一人當嘛,娘親跟祖先是無辜的。

我會說,不過都是在非常相熟的人面前。
不是為了身份,而是在不相熟的人面前,我根本不會發牢騷。

它是一種文化。
你不說,我不會覺得你高人一等或啥清高的操守。
你說了,我又不會報以鄙視的目光或判定為市井之徒。

想說就說嘛,一個人的品性,不是單靠三言兩語就立竿見影。

關於幸福的定義

於我而言︰

‥是一種短暫感覺。
‥然後成為記憶再變成關聯感應。
‥是冬日裡的太陽。
‥嗅到咖啡豆的味道。
‥曬過的被褥留下陽光的氣息。
‥輕輕撫摸我的頭。
‥白雲飄於藍天。
‥抬頭一片星河。
‥在草地上滾。
‥中秋節時拿着紙燈籠。
‥焗爐傳出牛油的溢香。
‥在床上看書直至睡著。
‥聽到令人雞皮疙瘩的旋律。
‥收到親筆撰寫的信。
‥在海邊聽風。
‥好朋友的鼓勵。
‥知足。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事實的確如此喎

身邊有太多類同情節。
沒有愛就甚麼都是藉口。

只是奇怪,為甚麼要追回未來老婆呢?
人家沒有叫你悔婚,可是你不是已經做了選擇嗎?
追得到又如何?

http://hk.lifestyle.yahoo.com/myself/relationship/article.html?id=art_4d01e0af

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好怕

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來一剎突如其來的絞痛。
彷彿把昨天的傷口,再撕裂得更深。

甜的時候,要更記起苦的滋味,免得物極必反。

2010年12月7日星期二

變奏

同一段旋律,不同的演繹。







糟糕

沒有更貼切的詞語來總結混沌的十一月

有時不得不信邪,明明已經儘量謹慎,卻總有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怪風將整盤計劃吹散,然後又得重新將砌圖的碎塊拼湊,來來回回好幾次,直至現在還未完成一幅滿意的圖畫。

對,我就是那種包拗頸的人,美其名是遇強愈強,空間越小,反抗力就越大,並不是爭取認同,而是警誡自己,即是於方寸之下,仍有我的立足之地,沒有軟弱的藉口。

太過充實,靜下來倒有點空虛。
也好,學會珍惜恬靜。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係我認!!

因為黎小華,我走去開了微博!!!

你冇睇錯我冇寫錯,係我話過「永世」唔開嘅微博...
我認我自打嘴巴
我姣婆守唔到寡
我身心搔癢
我反口覆舌
我抵死

蔑視我就關注我喇
微博代號︰徐斯陳